简明问答:《聊城市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方案》
字号:
大 中 小



一、聊城市大运河有哪些世界文化遗产,哪些市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聊城市会通河临清段(元运河、小运河)、会通河阳谷段2段河道和临清运河钞关、阿城下闸、阿城上闸、荆门下闸、荆门上闸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现有山陕会馆、土桥闸遗址、鳌头矶、清真寺、清真东寺、舍利宝塔、阿城盐运司、阿城陶城铺闸、周家店船闸、辛闸(永通闸)、戴湾闸(戴闸)、临清砖闸(临清二闸)、临清闸(问津桥)、月径桥、会通闸(会通桥)、河隈张庄明清砖窑遗址、梁乡闸、七级码头、七级运河古街区、三元阁码头、东昌湖、七级下闸(七级北大桥)、水门桥码头(张秋码头)、水门桥、崇武驿大码头、崇武驿小码头、张秋运河古镇等市级及以上文物保护单位。
二、聊城市如何系统性保护大运河文化遗产?
采取“三位一体”保护模式。物质遗产修复方面,对物质遗产进行环境整治与数字化展示,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还原历史场景,打造沉浸式文化地标。非遗活态传承方面,构建“项目+传承人+传习所+生态区”保护体系,推动贡砖、木版年画等非遗产业化,建设非遗工坊集群,开发文创产品。历史风貌整体管控方面,遵循最小干预原则,采用微改造的“绣花”“织补”方式,做好遗址遗迹与周边历史风貌整体还原。
三、在生态修复方面,《实施方案》有哪些创新性举措?
《实施方案》提出三大创新路径。生态廊道复合建设方面,通过构建文化生态保护区,兼顾防洪、灌溉与景观功能。水资源智慧调配方面,统筹引黄水、再生水等多水源,建立“运河-湿地-古城”水循环链,推广农业节水灌溉与工业中水回用技术。跨界联防联控上,建立水质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实施上下游污染联防联治,严控面源污染,确保重点河段水质稳定达标。
四、如何通过文旅融合提升大运河文化影响力?
以“文化+”为核心策略。在产品设计上,开发漕运主题研学、红色文化体验等差异化产品,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在品牌传播方面,通过运河国际马拉松、大运河美食节等活动嫁接“鲁风运河”IP和“光岳楼”标识等,扩大“两河明珠”品牌效应。
五、如何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
从三个方面推动城乡联动发展。持续开展大运河(聊城段)沿线村庄清洁行动和乡风文明提升行动,塑造村庄历史文化特色风貌。优化沿线城镇功能布局和空间形态,促进城市建设同运河水系、运河文化深度融合。加强沿线乡村交通设施、供水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公共基础设施城乡对接和共享。
解读机构及咨询方式
政策解读单位:聊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联系人:田杰
咨询电话:0635-8426239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