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阅读 关怀版 返回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聊城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市服务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 李光介绍聊城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
11371500004428194T/2023-45324849
2023-11-22 16:38:33
聊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聊城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市服务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 李光介绍聊城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相关情况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市服务业保持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为全市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拉动作用。

一是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增强。近年来,我市先后出台《聊城市服务业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聊城市支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聊城市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实施意见》《聊城市服务业“三百”工程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推动政策效应充分释放,实现服务业提质增效,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总量稳步增长。前三季度,我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58.04亿元,同比增长6.9%,增长速度列全省第2位,比全国、全省高0.9个百分点。贡献度不断提高。前三季度,我市服务业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7.6%,比2022年提高16.7个百分点,拉动经济增长3.5个百分点。服务业税收完成94.5亿元,同口径提高6.3%,占全市税收总量的44.4%。投入不断扩大。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7.2%,占全部投资比重的73.3%。效益持续提升。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利润达8.8亿元,利润率达到4.6%,提高幅度4.2%。结构加速优化。前三季度,我市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52.4亿元,增速9.1%,比全部服务业快2.2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高3.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占服务业的比重52.2%。

二是服务业转型升级迈出坚实步伐。消费稳定恢复。依托“惠享水城消费年”,市县联动举办41场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3040万元,拉动消费5亿元。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限上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9.4%、19.8%、20.7%。电子商务发展迅猛。全市共培育省级电商直播基地5个、省级电商供应链基地3个、省级电商产业带1个。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5家,省级众创空间11家。前三季度,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6.1%,比全部服务业快9.2个百分点。文体娱乐业态丰富。东阿阿胶、孔繁森同志纪念馆被列入国家级旅游线路。培育100个黄河大集,举办音乐节、非遗节、美食节等文旅促消费活动200余场。中秋国庆期间,全市接待游客人数、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05.2%和204.9%,比2019年分别增长7.8%和9.3%。金融业服务效能突出。截至9月末,全市普惠金融重点领域贷款余额941.3亿元,较年初增加166.57亿元,增幅21.5%。乖宝股份、金帝股份相继上市,年内两家企业首发募集资金27.9亿元,总额创全省第一。

三是服务业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为打造服务业发展的坚实载体,我市今年创新实施服务业“三百”工程,即在全市推动建设一百个业态先进、拉动效应强的服务业重大项目,培育一百家创新能力强、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服务业重点企业,力争2023年全年净增一百家以上服务业新纳统企业。重点项目全部开工。一百个服务业重点项目总投资710.9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23.12亿元。截至目前,年度累计完成投资118.27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96.06%。东辉智能仓储电商产业园、古运河文化活动中心、智慧城市运营中心等项目已投入运营。38个项目纳入山东省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库,总投资316.15亿元。其中,东阿县东财冷链物流产业园项目获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300万元支持。重点企业平稳健康发展。一百个服务业重点企业1-10月份营业收入总量为260.59亿元,增幅6.18%。营业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5家,其中茌平信达运输有限公司、鲁西化工煤炭经营有限公司营业收入过二十亿元。市场主体培育成效突出。截至11月20日,全市已申报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165家,预计2023年底我市规上服务业企业数量达到约500家。

四是服务业创新驱动实现纵深突破。我市把创新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等“四新经济”作为服务业创新驱动的重点战略,大力发展“互联网+”、大数据、平台经济等新兴业态,推动服务业集聚集群、多业融合发展。平台经济实现新突破。聚焦高能级平台建设,推动数据资源开放共享集聚,加力培育平台企业,趋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被列入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名单,获支持资金200万元。数字经济实现新突破。我市国家级“千兆城市”各项指标全部达标,建成各级工业互联网平台19个,打造“云轴联”轴承产业链数字经济总部,链接企业2900余家。进一步强化赋能应用,加快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新增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33家,新增省级数字经济“晨星工厂”72家。集聚融合发展实现新突破。瞄准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绿色化发展方向,我市累计评选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13个、市级服务业专业人才17名。在此基础上,累计获评山东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4个,山东省服务业创新中心4家,山东省“两业”融合试点区域2个、试点企业3个,山东省服务业专业人才7名。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市委“三提三敢”工作要求,凝心聚力、加压奋进,推动我市出台《关于加快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纵横联动形成合力,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推动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融合发展、创新发展,促进服务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欢迎新闻界的朋友和社会各界继续关心、支持全市服务业工作。

谢谢大家!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目录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