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茌平区加速融入济南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
时间:2024-06-20 20:23:35
字号:

茌平区地处聊城市东部,是聊城融入济南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随着济郑高铁的顺利通车,茌平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可实现12分钟到济南。依托区内热电、电解铝、氧化铝和PVC等能源资源优势,打造了雄厚的铝及铝精深加工、纺织、生物医药等产业基础,连续入选全国市辖区高质量发展百强。近年来,茌平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聚力打造济南都市圈重要产业节点和“济聊一体化”的双向门户,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扎实成效。

一、融入都市圈成效显著

(一)空间对接实现新跨越。提升区域规划布局。紧紧围绕黄河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济南都市圈、聊茌一体化发展等战略机遇,构建“双核引领,四轴联动,蓝绿成网,北工南居”的空间发展新格局,特别是将高铁新区规划定位为联结济南都市圈、聊茌一体化发展桥头堡。309国道改扩建项目和105省道改扩建项目已纳入聊城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中,并已预留扩建拓宽的空间,进一步拉近融入都市圈的空间和时间距离。推动区域互联互通。高东高速建成通车,茌平至济南城际公交客运线路高效运转,极大改善了群众出行。济郑铁路顺利通车,茌平区迈入“高铁时代”,为加快融入济南都市圈带来巨大便利。济临高速茌平段开工建设,济南至聊城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将由现在的双向四车道扩建为双向八车道,作为连接圈内城市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二)协同发展取得新突破。开展产业协作对接。成功承办全省县域特色产业培育暨山东大学科技成果直通车会、全省先进材料产业链融链固链工作会、全省重点行业企业节能降碳宣传暨“节能降碳服务进企业”会等省级现场会。积极推进我区企业主动融入济南都市圈一体化发展,推动汇通机械、骏程科技等企业与中国重汽、潍柴等企业密切合作,起到补链强链延链融链作用。组织我区企业入网山东省大型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对我区企业使用济南、泰安等地入网设备的费用同样按60%进行补贴。推进企业技术合作。与浪潮集团合作建设的山东聊城智慧冷链物流园区解决方案,为全省唯一入选“2022年国家智慧园区解决方案优秀案例”。推动山东大学与我区德通交通、汇通机械、华晨连杆有限公司合作成立“联合实验室”和“大学生实习教学基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科技动力。宇洋汽车与山东大学共建汽车尾气净化系统研发中心,双方合作研发至今。汇富农牧与山东省农科院合作的“肉兔高效高值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示范”项目获批2023年度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立项。山东枣乡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山东农业大学建设“人才飞地”,并获批市级人才飞地。加快产业承接转移。积极承接济南及其周边区域产业外溢、扩能项目,茌平区驻济南双招双引工作站正式授牌。成功引进落地了山东朗迈微生物样本前处理系统及质谱分析仪项目,海岱生命健康产业园建设有序推进。依托铝精深加工、生物医药等主导优势产业,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平台招商等方式,积极对接山东方成氢能科技、济南格尔顿医疗器械、山东玖久同心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实行精准招商。

(三)绿色发展跨上新台阶。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冯官屯镇及其所辖7个村分别入选全省首批绿色能源发展标杆乡镇、标杆村。茌平区成功获批全国分布式接入电网承载力及提升措施评估试点。投资4.2亿元建设共享储能电站示范项目并入选山东省2023年度第一批新型储能项目库。积极落实“双碳”战略。成功获批首批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为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打下坚实基础。实施碳捕集利用项目,实现二氧化碳回收利用和再资源化。信源集团CCUS年产30万吨碳氮联产项目获批节能降碳方向中央补助资金2500万元,是“十四五”以来聊城市首次获得节能减碳方向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实现了“零”的突破。促进绿色循环发展。加快产业园区绿色化、循环化改造,茌平化工产业园入选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产业园区试点名单,信发集团农业有限公司入选企业试点名单。以信发集团大宗固废利用项目为基础的茌特色园区成功创建省级生态环保产业特色园区茌平信源环保建材有限公司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信发集团物流基地专用铁路改扩建工程接轨于邯济线茌平站已开工建设。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构建内外协同的煤炭供应链,推进信源集团煤炭储配送物流基地项目建设,形成80万吨煤炭储备能力,满足周边企业用煤需求,对圈内城市提高煤炭储备、促进企业公转铁、保障运输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推进余热入济工程。聊热入济项目于2023年9月27日,取得项目备案证明,2024年1月26日获得省自然资源厅批准,并出具了《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项目计划分为南、北两线实施,南线约40.8公里,供热能力3500万平方米;北线约76.5公里,供热能力7000万平方米。2024年优先启动南线建设。项目途径聊城茌平区、德州市齐河县、济南市长清区,长度分别约7.7公里、25.5公里、7.6公里。管道敷设于农田,与济郑高铁伴行,位于济郑高铁南侧。因穿黄河长度由原来1.6公里增加至4.8公里,受限于穿黄河工程时间延长(22个月),项目供暖时间延后至2025年供暖季之前,推动跨区域能源合作。

(四)开放合作取得新发展。积极引育高端人才。在深入挖掘我区龙头企业10项以上技术需求、研发方向的基础上,联合山东人才集团寻求对接国际、国内高端人才,向高精尖技术成果“并轨”。组织区内引才重点单位参加“高校人才直通车”引才活动十余场次,提供人才需求160余人。推进公共服务合作。深化“跨域办”。开展“跨域办”协议清理。476项通过在“跨域通办”服务专区通办范围和可办性核查,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办理”。茌平区中医医院成功入选首批“山东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专科联盟”成员试点单位、二批齐鲁中医药优势专科集群、第三批山东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开展校校培养合作。茌平职教中心与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开展3+2贯通培养合作,共有6个三二连读专业,2023年顺利完成招生计划;与淄博职业学院、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和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联合办学协议,涵盖6个专业,计划招生600人。

二、加速融入济南都市圈一体化发展

下一步,茌平区将立足深度融入济南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统筹规划布局,加强规划衔接,对标六大方面加速推进,全力打造对接融入济南都市圈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一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对接。依托济郑高铁、济聊高速扩容、济南至临清高速、309国道提升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与圈内城市的互联互通,有效拉近茌平与济南的时空距离,力争尽快形成“同城效应”。加快推动聊热入济项目,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指示要求,协调解决项目征地补偿、手续办理及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2025年供暖季实现供暖。

二是加快推进产业协同对接。加快对接融入济南都市圈产业步伐,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发展能级,聚力争创山东省工业十强县、民营经济十强县。全力推进农业开发合作。积极与济南、泰安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快农业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引进培育,打造鲁西北良种繁育基地。大力推进蔬菜、水产、畜牧等绿色农产品规模提升,依托顺利智慧物流等农产品冷藏保鲜项目,建设蔬菜粮食配送中心,构建现代农业物流格局。加快信发农业产业园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力推进二产融合发展。紧抓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产业外溢有利时机,围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节能环保、新型合金材料等产业,招引落地一批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广的大项目、好项目,协同推进优势产业配套成链。全力推进三产对接提升。加快推进高铁新区建设,围绕商业综合体、医养健康、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两业”融合、数字经济等方面,加大产业集聚发展培育力度,带动全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统筹整合金牛湖湿地公园、信发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优质旅游资源,打造周末游、假日游等特色旅游线路。抢抓山东打造医养结合示范省有利时机,建设博平颐养休闲特色小镇,积极开展圈内宣传引流,提升医养结合产业发展水平。

三是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对接。瞄准山东大学、齐鲁工业大学、济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重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持续推进校企深入对接。特别是持续推进信发集团与山东农业大学合作共建的现代设施农业产业院项目。深化与山东人才集团合作,寻求与国内外高端智力对接,联合申报国家级人才项目。发挥茌平区工业互联网创新服务平台(聊城茌姹丰云数据服务有限公司)作用,充分对接济南都市圈优质数字化转型服务资源,加快培育一批两化融合贯标企业、DCMM贯标企业和“5G+互联网”创新应用项目,持续提升我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

四是加快推进人才交流对接。借助“智汇省会经济圈”就业品牌和省会经济圈人力资源一体化发展联盟工作平台建设,打通“地方政府搭台、高校人才支撑、企业产业带动”的融合发展新路径,全力打造“校企地”创新发展新模式。根据区域内用工需求,针对性制定招才引智和人才回流政策,组织辖区企业赴名优高校开展联合招聘活动,吸引优秀毕业生来茌创新创业。

五是加快推进民生服务对接。积极对接济南都市圈医疗卫生服务共建共享和社保“一卡通”工作,推进圈内“一站式”异地社保、就医服务,力争尽快实现社保卡或医保电子凭证一站式结算。积极引导区人民医院、区中医院与省立医院、齐鲁医院、千佛山医院等省会医院开展合作共建,通过远程会诊、专家定期坐诊、双向转诊等形式进行合作,全力提升医疗卫生水平。找准与圈内城市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义务教育等领域结合点、切入点,通过与名校及教育集团联合办学等方式,吸引优质教育资源落户茌平。

六是加快推进生态改善对接。主动对标《支持沿黄25县(市、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积极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扶持,全力推进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推动深度节水控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等重点工作。加快生态环保一体化步伐,积极对接周边县市区,协同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污染联防联治等工作。积极学习借鉴圈内城市生态保护先进经验,强化生态环境精细化管理水平,利用走航、飞航、排污口在线监测等科学手段精准治污,全面提升我区生态环保治理水平。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