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问答:《聊城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
字号:
大 中 小



《聊城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简明问答解读
一、《聊城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制定的目的是什么?
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我市产业结构,深化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强做优做大文化旅游、现代物流、医养健康三大特色优势服务业,加快培育高技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两大新兴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商贸、金融、家政、房地产等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不断满足产业转型升级和居民消费升级需要,助力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制定《聊城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二、《规划》制定背景和依据是什么?
“十三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847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1188亿元,服务业占比也从45.1%增长到51.3%,首次超过GDP的一半。展望“十四五”蓝图,尤其是中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后,如何高质量发展聊城的服务业,是我市进入新时期、开好新局亟待解决的问题。
《规划》制定主要依据是中央出台的《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年)》,山东省出台《山东省服务业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17-2025年)》、《山东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我市出台的《聊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
三、《规划》的发展目标和重要指标有哪些?
《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市服务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服务业结构明显优化,传统服务业加快转型,新兴服务业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企业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服务效率和品质明显提高,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建成10个左右特色文化旅游集聚区,10个左右医养健康集聚区,10个左右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聊城成为鲁西地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
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1500亿元,现代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58%,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50%,旅游业总收入350亿元,物流业增加值300亿元,限额以上医养健康行业销售75亿元,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数量450家。
四、“十四五”期间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形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聊城服务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从山东看,山东省被列为国家新旧动能转换试验区,迫切需要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突破菏泽、鲁西崛起,而鲁西地区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要求聊城大力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服务业新旧动能转换。从聊城看,今后随着雄商高铁、郑济高铁等开通,聊城交通区位优势将明显改善,会带动文化旅游、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发展。要求抓住历史机遇,提前部署,大力开展双招双引,优化服务业结构,推进服务业高端化,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
五、“十四五”期间如何谋划服务业发展布局?
《规划》提出支持各县(市、区)聚焦当地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配套服务业,形成“一核引领、多点支撑、全域提升”的服务业发展布局。
1.一核引领
“一核”是指聊茌东都市区,包括东昌府区、聊城开发区、聊城高新区、聊城度假区、茌平区和东阿县。
东昌府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商贸业和科技服务业,通过发展楼宇经济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聊城开发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和金融业,打造聊城物流枢纽和金融中心。
聊城高新区。重点发展高技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争创国家级高新区。
聊城度假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医养健康产业,打造“南部新区、活力新城”。
茌平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和数字经济,打造聊城数字经济发展高地。
东阿县。重点发展医养健康和文化旅游产业,做大做强阿胶及其工业旅游等产业。
2.多点支撑
临清市。重点发展商贸和现代物流业,完善轴承配套服务业。
冠县。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业,培育一批精品乡村旅游集聚区。
莘县。重点发展农产品物流业,打造全国知名的精细农品之都。
阳谷县。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打响“水浒故里”、“鲁风运河”旅游品牌。
高唐县。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业,打造中国书画之乡、中国锦鲤之乡。
六、“十四五”期间如何做大做强三大特色优势服务业?
1.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文旅强市”战略,重点发展运河旅游、黄河旅游、名著名人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工业旅游和温泉旅游,通过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加快构建“一核引领、一廊隆起、三带协同、五板支撑”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打造京津冀旅游度假后花园。
2.现代物流产业。充分发挥冀鲁豫交界的区位优势,建设一批物流基地、物流园区和物流配送中心,构建高效、便捷、智能、绿色、安全的现代物流体系,打造“物流强市”。加快济郑高铁、雄商高铁建设进度,推进聊邯长高铁、聊泰高铁、聊城至德州城际铁路前期工作,实施德上高速临清连接线、东阿至阳谷高速公路项目,把聊城建设成为区域性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完善城乡物流体系。改造升级农贸市场和专业市场,优化城市配送网络。积极发展绿色物流。加快调整运输结构,推进多式联运。
3.医养健康产业。深入实施医养健康创新发展行动,推进“健康聊城”建设。发挥聊城区域医疗中心以及温泉疗养、阿胶养生等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阿胶、生物医药、大健康和养老服务业,推进医养结合,打造冀鲁豫三省交界地区医养健康发展新高地。
七、“十四五”期间如何加快培育两大新兴现代服务业?
1.高技术服务业。重点发展研发设计服务、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服务、信息技术服务和数字内容服务,促进聊城高技术产业发展。
2.科技服务业。结合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城市,重点发展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咨询和科技金融等服务,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科技服务机构,组建科技服务联盟,打造科技服务聚集发展示范区,提升科技服务业对聊城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
八、“十四五”期间将加大哪些政策扶持力度?
《规划》提出建立适应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和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的配套政策,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用足用好国家、山东省服务业政策,在财税、金融、科技、土地、人才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联系人:市服务业发展服务中心,联系方式:0635-8229731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